2009年11月9日 星期一

柏林圍牆倒塌廿年 聯合報系

◆希望勝冷戰 柏林圍牆倒下今滿20年

【聯合報╱編譯王麗娟/報導】2009.11.09 04:53 am

20年前的11月9日,他們在柏林圍牆上跳舞,用力踐踏著這個冰冷的水泥高牆,振臂高呼勝利,如雷的掌聲象徵友誼和希望。在那個寒冷的夜晚,數十年的分隔和緊張化為無法置信的自由,以及一個沒有邊界守衛、秘密警察、告密者和共黨獨裁的未來。

為了紀念柏林圍牆倒塌20周年,悼念1961至1989年間試圖穿越圍牆被射殺的136人,德國沿著這堵牆的舊道路,堆起約一千個色彩繽紛的大型塑膠泡綿骨牌,準備9日時再次將它推倒。

由德國學生以泡綿堆起的骨牌「圍牆」長1.5公里,每個高2.3公尺,9日將由在東歐共產集團解體中扮演要角的波蘭前總統華勒沙率先將它推倒,接著再推上一把的是蘇聯前總統戈巴契夫與西德前外長根舍。

德國總理梅克爾、美國國務卿希拉蕊‧柯林頓、英國首相布朗、法國總統沙克吉、俄羅斯總統麥維德夫均會出席這場慶祝活動。

這一切慶祝活動都比不上20年前那種歷史性的歡樂。那場「派對」盛況空前,從9日圍牆倒塌開始,4天內有超過3百萬東德人造訪西德,西柏林商店通宵營業。

一切都從1989年11月9日晚間那場記者會開始。當時共黨政治局委員夏波夫斯基宣布,將開放東德人申請出境。沒想到他話說得太快了,「我們今天決定,每位東德公民都能穿過檢查哨離境」。

各國媒體馬上傳開,「柏林圍牆倒下了」。圍牆旁的檢查哨立刻擠滿數百位東柏林人,讓邊防士兵手足無措。深夜11點半,人潮愈來愈多,又遲遲沒有上級指示該如何處理,一名東德軍官只好自己作主,下令開放檢查哨,接著東西柏林間的檢查哨一座接一座放行。當晚上萬東柏林人尖叫歡呼,踏上西柏林,這個象徵冷戰的高牆終於倒下。

【2009/11/09 聯合報】

http://udn.com/NEWS/WORLD/WORS4/5240192.shtml


◆統一太快/普亭:該發生的就是會發生

【聯合報╱編譯莊蕙嘉/報導】2009.11.09 04:53 am

柏林圍牆倒塌20周年,解密外交文件及媒體報導試圖還原或重現當年外交現場時,一致指出德國統一潮來得太快,各國領袖都沒有準備好。俄羅斯總理普亭評論柏林圍牆倒塌,表示「該發生的就是會發生」,或許是最好的註解。

1989年6月27日,沿著匈牙利和奧地利兩國邊界修築的鐵絲網被剪破,共黨垮台浪潮已起,連德國邊界警察也阻擋不了,柏林圍牆早在11月9日前一周,即被大膽的民眾動手破壞。當時的西德總理柯爾面臨歷史狂潮帶來的強大壓力,一度不知如何是好而出國避風頭。

蘇聯末代總統、78歲的戈巴契夫被問到,為何未動用當時駐守在東德的50萬蘇聯大軍鎮壓示威時,他說:「如果蘇聯想要,就不會有這種事(柏林圍牆倒塌)和德國統一。但之後會發生什麼事?一場大浩劫甚或第三次世界大戰。我主張開誠佈公,以民主取代流血。」

時任法國總統密特朗和英國首相柴契爾夫人,都被東德共黨垮台和兩德統一的速度嚇壞了。

據一分英國檔案指出,柏林圍牆倒塌前2個月,柴契爾告訴蘇聯總統戈巴契夫,英國和西歐都不希望德國統一,她甚至以「危害國際局勢穩定」為由,和法國聯合要求蘇聯出兵阻撓統一。

俄國總理普亭3日在電視訪問中說,柏林圍牆倒塌時,他正為前蘇聯國家安全委員會工作,人在德勒斯登。普亭在提前曝光的訪談片段中說:「該發生的還是發生了,我認為分裂的德國絕無未來。」

【2009/11/09 聯合報】

http://udn.com/NEWS/WORLD/WORS4/5240196.shtml


◆東歐共黨政權劇變 嚇壞中共 (圖)

【聯合報╱編譯陳世欽/報導】2009.11.09 05:00 am

1989 年柏林圍牆倒塌,全球最緊張的政權莫過於中共。當年6月北京發生天安門事件,江澤民剛接黨總書記,地位還不穩,東歐共黨國家劇變,讓中共簡直嚇壞了。經濟學人雜誌報導,當時鄧小平在內部會議出面穩定軍心,連說三次「冷靜」,並提出堅持改革開放、避免意識形態論戰的方針,讓中共免於步上東歐共黨政權後塵。

1989年底,中共陷入嚴重焦慮,外交政策舉棋不定,外人很難想像它能夠適應不同以往的全球新秩序。此時的中共新任總書記江澤民權力基礎仍然薄弱。

柏林圍牆的迅速倒塌,讓中共萬分驚訝,事先萬萬沒有料到。事發前一個月,中共才指派一名高階領導人訪問東德,參加東德共產政權40周年慶,當時人民日報還發表文章,宣稱「東德人民如今加強團結在黨的領導下」。沒想到時年77歲的東德領導人何內克沒過幾天就辭職下台,震驚中共。

那年東歐共黨政權的變化,讓中共最高領導人鄧小平必須親自出馬,9月在黨內高層會議中呼籲「冷靜、冷靜再冷靜」,同時堅持以經濟為主的改革。

此一呼籲與稍後的闡釋至今仍是中共奉為圭臬的最高指導原則,中心訊息經常被歸納為「韜光養晦」四字。鄧小平希望中國大陸的經改及建設得以持續不輟,同時迴避意識形態之爭。如今證明發展經濟果然保住中共的命脈。

另一方面,中共也深入分析東歐與蘇聯共產主義覆亡的原因,並試圖從中記取教訓。初期震撼逐漸消褪後,中共不但主動與東歐的新興民主國家強化關係,同時積極擘畫有助於它免於重蹈覆轍的戰略。

美國知名中國事務專家沈大偉表示,東歐共產主義瓦解給予中共的最重要教訓是,僵化的黨國合一體制及黨組織、教條式的意識形態、根深蒂固的精英集團及停滯的經濟均是導致共產主義失靈的重要原因。沈大偉說,柏林圍牆倒塌讓中共主動推展政黨改造,各項政策隨著客觀環境調整,唯恐步上前東歐共產國變天的後塵。

【2009/11/09 聯合報】

http://udn.com/NEWS/WORLD/WORS4/5240214.shtml


◆兩德混搭婚姻 文化差異仍在

【聯合報╱編譯莊蕙嘉/美聯社柏林7日電】

2009.11.09 04:53 am

20年來,德東與德西民眾結婚人數日益增加。有「兩德混搭婚姻」者認為,兩方人民本是同根生,沒有太多差異,卻也有人認為,兩德存在文化差距,除了共同母語,另一半根本就是外國人。

39歲的凱特琳‧施密特來自德西,10多年前愛上來自德東、37歲的伊芙。施密特花了一番心力,改掉伊芙的生活習慣,教她捨棄廉價甜酒,改喝好一點的紅酒。伊芙開了一間髮廊,每當假期外國遊客增加,需要說英文時,施密特得出面幫另一半接待客人,因為伊芙只會說德語和俄語。

兩人在柏林圍牆倒塌6年後認識並相守,且於3年前正式登記,成為合法同志伴侶。多年後,兩人外型及習慣已嗅不出德東、德西人的明顯差距。伊芙說:「那段東西分離的歷史,對我們而言已經過去了。」伊芙親戚當過東德秘密警察的事,也不再成為兩人之間的阻礙。

47歲的德西人凱薩琳‧洛勒,12年前認識德東的丈夫。她說,「以前帶他認識我的朋友時,就好像帶外國人般新奇,但現在不會了」。

不過洛勒坦言,她仍然感受到兩德分治造成的差異。她抱怨丈夫什麼東西都捨不得丟,什麼都要省,和她「東西舊了就丟掉買新的」想法大相逕庭。

洛勒家中廁所的捲筒衛生紙,是用一支舊桿麵棍串起後,用繩子掛在牆上。她形容丈夫「認為不管什麼東西都能再利用」。

宗教是另一個困擾洛勒之處。儘管不太虔誠,洛勒仍跟隨父親信奉路德教派,但另一半是無神論者。

德國記者席夢‧許莫拉克以兩德關係為題材,2005年寫下「德國-德國關係」一書,她指出,據1995年統計,兩德聯姻占德國結婚人口的4%,此後就沒有調查數據,不過德東女嫁德西男的例子較多。

婚姻諮商專家克朗佛說,12年前他開始這一行時,東西德身分的確是婚姻問題,但現在沒那麼嚴重。

以往德西女人看不上打扮邋遢、個性無趣的德東男,現在也改變了。德西女發現,因為以前的德東女人都要工作,德東男反而尊重兩性平等,可以接受妻子把小孩送去托嬰,回到職場工作。

大致而言,德東人對金錢比較謹慎,德西人則較大方。但在艱困環境下成長的德東人,長於找出婚姻問題與解決之道,也比較願意努力改善婚姻關係。

http://udn.com/NEWS/WORLD/WORS4/5240211.shtml


◆民主幻滅 東歐人懷念從前

【聯合報╱編譯王麗娟/路透8日電】 2009.11.09 04:53 am

柏林圍牆倒塌,東歐共黨集團隨之瓦解,然而在德國沐浴於慶祝圍牆倒塌20年的歡樂氣氛之際,民調結果顯示,東歐人民普遍懷念且渴望回到社會主義的年代。

對西方資本主義失望透頂,東歐人特別懷念過去零失業率、低犯罪、低糧食價格的時日,老一輩的東歐人尤其如此。現今的東歐人收入雖增加,但食物價格升高,生活仍難改善,大學畢業生失業率高,被迫前往外國就業。

東歐人普遍對民主幻滅,民調組織說,東歐政治精英領導國家加入歐盟,反而嚴重失去民心。

於全球經濟危機中受創最重的國家之一匈牙利,在10月一項民調中,有七成受訪者對政權改變表達失望。受訪者於1989年均已是成人。

在前南斯拉夫國家,有人特別懷念獨裁領袖狄托的年代。70歲的馬科維契說:「那個時代什麼都比現在好。零街頭犯罪、飯碗捧得牢、薪水夠過像樣生活。現在每月單靠370美元年金,我沒法過日子。」

在保加利亞,共產黨領導人日夫科夫領導的33年,似乎成了黃金年代。如今官員貪汙與高犯罪率,導致逾六成的保國人認為過去的日子更好。儘管當年排隊是家常便飯、購買好東西須走後門,沒有牛仔褲、可口可樂,買車得花10年排隊等候,保國人顯然認為社會安全比自由更可貴。

保國的前共黨高幹與特勤頭目,在共產垮台後搖身變成掌控經濟大權的寡頭。保國黑幫橫行是公開秘密,迄今無官員因非法斂財入罪。

【2009/11/09 聯合報】

http://udn.com/NEWS/WORLD/WORS4/5240216.shtml


◆資本主義20年 德東仍是經濟拖油瓶

【聯合晚報╱編譯彭淮棟/綜合報導】

2009.11.09 03:01 pm


柏林圍牆1989年11月9日一夕倒塌,德國次年10月3日統一,並開始建設德東。

東德在1989年垮台時,全國經濟情況只有「可憐」二字差堪形容,至少與西德相較之下是如此。絕大多數經濟部門不見生機,街道、房屋情況惡劣。1990年,當時的德國總理柯爾發出豪語,成為名言:他發動「重建東部」大計,承諾將德東建設成一片「花團錦簇的風景」。

1989到1998年擔任德國財政部長的維格爾,在柏林圍牆倒塌20周年前夕,回憶統一不久,他和一位美國頂尖企業CEO的一席話,那位CEO說,德東經濟成長遲緩,失業率太高,失望情緒瀰漫,西德接收東德是一場「拙劣的投資」。

CEO之論,對,也不對。因為彼一時,此一時。

「重建東部」的確代價不菲。由於國家已經統一,不容易一刀切出全國歲出有多少錢用於東部或西部,但根據德國媒體粗估,20年來,德國政府至少為百廢待舉的「重建東部」砸下1兆4000億歐元 (台幣45兆4700億元)。德國在2000年以後的經濟成長率一度落後其他歐洲國家,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拖著德東這個大油瓶。

統一前夕,東德的基礎設施還比不上捷克、匈牙利、波蘭等東歐集團其他兄弟邦,主要高速公路有45%不堪使用,五分之一鐵路只能龜速行駛,河道的攔河壩有80%是二次大戰前所建。七百萬棟公寓裡,四分之一沒有馬桶,18%沒有浴室,只有五分之一家庭有電話。

統一之後,德國政府大力在德東展開現代化,為了籌措經費,只有向民間取「金」,1995年以後,德西每一個人、每一家公司行號在原有的稅賦之外,要繳「團結附加捐」,1998年為止是7.5%,之後是5.5%。政府平均每年要徵大約一百億歐元團結附加捐。

此外,聯邦政府依照所謂「團結契約」,每年注入德東一百多億歐元,預計要到2019年才結束。都市更新每年另外要55億歐元,史蹟保存要15億歐元。

交通是國家血管,因此「重建東部」的主角,當推1991年啟動的「德國統一17大運輸建設」,內容有舊路升級和建設新路,包括九條鐵路、七條公路和一套全國水路網,總預算385億歐元。目前,17大建設有的已完成,有的在趕工。

這還只是政府的角色。包括國內外廠商在內民間投資德東,也同樣積極。2006年,美國半導體巨擘超微 (Advanced Micro Devices)進駐德勒斯登,初期投資25億美元,德國政府融資補助五億美元。德勒斯登周圍地區成為歐洲半導體業重鎮。汽車業也往東擴張。歐寶在北部的艾森納赫設廠,保時捷和BMW到來比錫。

經過20年,「花團錦簇的風景」可謂有模有樣,德國政府和民間功不唐捐。但這是硬體建設。至於德東人對這樣的發展作何感想,為什麼統一以來估計有170萬人 (德東人口的12%)不能安居樂業而遷至德西,又是另外一個問題。

事關政治和心理,就像柏林選舉,得票分布是活生生的「心理地圖」:西區人清一色投基民黨,東區人則支持老共黨和社會主義者結合的「左黨」。

根據10月底最新民調,七個德國人有一人懷念統一前的日子,包括16%德西人、10%德東人。前者不滿統一的成本,後者抱怨20年來生計困難。

或者,就如許多德國人和柏林人說的,柏林圍牆不只是一道水泥牆,而是心牆,至今仍橫在他們腦子裡。

【2009/11/09 聯合晚報】

http://udn.com/NEWS/WORLD/WORS4/5240971.shtml


※延伸閱讀:
統一19年 德東人嘆嫁錯人
柏林圍牆倒廿年 系列一
柏林圍牆倒塌廿年 系列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