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9月2日 星期四

搞懂兩岸法制 避開商業陷阱

◆搞懂兩岸法制 避開商業陷阱

【經濟日報╱記者楊毅/台北報導】
   
2010.09.02 03:29 am

後ECFA時代,資策會科技法律中心表示,由於兩岸的經濟結構與法制體系迥異,建議國內產業應事先掌握兩岸科技研發的法制脈動,否則未來可能會流失發展先機,甚至落入各種商業陷阱。

資策會科法中心指出,中國從「世界工廠」轉型為「世界市場」,吸引全球資金、技術及人才匯集,兩岸簽署ECFA及智慧財產權保護合作協議後,將為國內產業發展及布局投下巨大變數。

資策會科法中心認為,政府應從「資源整合觀點」,重新檢視及盤整國內科研法令與產業布局的策略,創造國內產業發展有利位置。以現階段為例,國內產業創新條例、兩岸人民關係條例及科學技術基本法等三大體系法規,對於核心技術保護均有相關規定,未來三者如何協調運作更顯得重要。

資策會科法中心強調,台商規劃各項合作或布局前,必須事先掌握中國基本法規資訊,例如根據大陸專利法規定,在大陸完成的發明,如果想在台灣申請專利保護,必須先通過「保密審查」;未來台商有意將完成後的相關技術成果帶回台灣加值運用,必須根據大陸「技術進出口管理條例」取得許可。上述均為兩岸法規上的重要差異,更是過去台商較不熟悉或容易忽略的領域。

針對智財權保護議題,資策會科法中心表示,兩岸智財權保護合作協議簽署後,未來具體執行及協處機制是否能夠落實,仍有待觀察,兩岸互認「優先權」後,中國特有的專利「保密審查」制度將如何運作,則是挑動兩岸「政治紅線」的另一項關注重點。

國內IC設計龍頭義隆電子董事長葉儀皓表示,國內產業具有優良科技人才及完整半導體產業鍊,未來中國如果能發展出相對成熟的環境,相信產業界對兩岸相輔相成的實質合作,會抱持樂觀其成的態度。

【2010/09/02 經濟日報】

http://udn.com/NEWS/FINANCE/FIN10/5823867.shtml


◆《社會》台灣律師難考,學子轉戰大陸

    * 2010-08-24 08:47
    * 時報資訊
    * 【時報-台北電】

東吳大學法律系5年級學生劉人齊,日前申請上大陸對外經濟貿易大學碩士班,他預計8月底前往中國大陸展開新的生涯,並希望在兩年後取得當地律師執照。他要讓自己投身成為一位專業、從事有關台商公司的法律顧問,處理兩岸的投資糾紛案件。

大陸於2003年因與港澳簽署「更緊密的經貿關係安排」(CEPA)後,已開放港澳民眾報考大陸國家司法考試,但港澳考生每年都只有個位數考生通過考試,從2008年4月16日起,大陸對台開放司法考試,台灣考生第一年的表現,無論上榜人數或上榜率都超過港澳。而通過考試的台灣考生,可在接到通知書後,按規定申請授與法律執業資格,領取「法律職業資格證書」。

近年來熱衷於登陸取得此一證書的台灣人愈來愈多,且一直以來,在兩岸間擔任台商法律顧問的人並不少。但對一個80後段班的年輕人,是什麼因素促使他想前進大陸?在異地衝刺屬於自己的理想?劉人齊在受訪時表示,台灣法律科系培養了學生思考邏輯清晰的能力,法學基礎也厚實。但法律相關系所畢業生面對錄取率只有8%的律師執照考,及缺額更少的司法國考環境,多數人選擇前往補習班補習。

據悉,目前在律師執照只取報考人數前8%的狀況下,應屆考上人數只占當屆畢業生1%~2%,考不上執照多半都選擇服兵役,或繼續當專職考生。劉人齊則選擇藉由港澳台大學考試管道考取了大陸對外經濟貿易大學研究所,到北京開始兩年的讀書生活。

除了興趣、就業、環境三個要件外,剛好修習大陸法律制度相關課程得知大陸目前開放律師執照考試,便決定放手一搏。他表示,一般大眾對於司法人才往後出路的既有概念,多半都是國考為主,導致台灣學生對未來就業選擇不外乎就書記官、檢察官等國家職缺。而台灣每年從各大學法律系畢業人數不斷增加,呈現僧多粥少的狀態。

與其花兩到三年的時間準備國考,不如先去大陸就讀增進視野熟悉環境,再進而考取大陸律師執照考試。相對增加自己以後在公司聘請法律顧問上的優勢,也因熟悉當地人文環境而得心應手。

台灣考生想報考大陸各項資格考試或認證,除了著眼於大陸商機,有的則認為多一項資格證照比較容易取得優勢。且大陸司法考試多半是選擇、多選、簡答、申論,相對於台灣考試多以申論為主,台灣考生考取律師資格考試仍占些許優勢。

日前得到大陸律師正式證書,處理過多件大陸投資糾紛案件的律師朱襄陽受訪時則表示,台灣學生想前進大陸當律師者近年不在少數,但真正成功的比例卻不多。原因在於大陸律師業競爭激烈及台商處理案例的模式,上海、北京的執業律師人數比例遠比台灣執業律師來的多且密度高。而台商在處理兩岸投資糾紛案例多半都有兩種現象:一是沒有找律師的預算,二是遇到糾紛時較偏向以人情解決。

朱襄陽認為台灣學生具有法律理論強的優勢,但經驗、心細、專業度及差異化,才是能在大陸競爭勝出的關鍵。台灣的合同多半是偏向誠信、不繁瑣的特色,但大陸合同要求的是細膩化。沒有時間經驗的磨練及多方參考案例、專研相關法律,很難有效的替客戶解決投資上的狀況。而能找到自己與同業的差異化及加強外語能力,才是未來在同業界勝出的關鍵點。 (新聞來源:工商時報─曾詩涵)

http://money.chinatimes.com/news/news-content.aspx?id=20100824001598&cid=1206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