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5月5日 星期三

菜販阿嬤

◆社論-富貴如浮雲 可敬的菜販阿嬤

2010-05-05 中國時報 【本報訊】

     五月四日在美國紐約的林肯中心,《時代》雜誌舉辦全球百大影響人物表揚餐會,名列百大的有國際政經名流和影視巨星,但其中有一位樸實靦腆的六十歲台灣老太太陳樹菊,她非富非貴非明星,只是來自台東市的一名菜販,但卻因為長年默默行善而贏得國際肯定,這位愛心阿嬤,真是台灣之光!

     誰能想到,一位菜販阿嬤,能夠和美國總統歐巴馬、巴西總統魯拉、美國前總統柯林頓、新加坡資政李光耀、蘋果電腦總裁賈伯斯或國際巨星李連杰、女神卡卡並列百人堂?但陳樹菊的故事之所以能打動人心,就是因為呈現了人性最真誠偉大的情懷。這位不擅言辭、更不愛曝光的阿嬤,以實際的行動告訴大家,即使是小人物,也有能力照亮世界。

     陳樹菊在台東市中央市場賣菜四十七年,小小的菜攤賺不了多少利潤,但她省吃儉用,每天起早睡晚辛苦工作十六個小時,點點滴滴的微薄收入,除了少到不能再少的生活費之外,都捐出去幫助貧困兒童或蓋圖書館。受惠的包括台東市仁愛國小、阿尼色弗兒童之家等機構,持續幾十年來,總計已經捐出千萬台幣。

     即使是一般收入的人,要將近半世紀持續捐款做公益,都不是件容易做到的事,何況陳樹菊只是一位普通的菜販,一把青菜廿元、一顆白菜五十元地勤儉營生。有些人也許覺得這樣的收入連過活都不夠了,哪還有餘力捐出來,但這位菜販阿嬤卻完全把行善當成生活的一部分,不計較不自私,她自己一天花不到一百元,吃切仔麵時多點一道小菜就很滿足了,她說,賺來的錢捐出去幫助人,「那天就會很好睡」,「只要把錢給需要的人,就會覺得很快樂」。

     其實陳樹菊的成長經歷也相當坎坷,因此更能深刻體會貧困弱勢者的艱辛。由於家境清寒付不出保證金,母親與弟弟生病時靠校方發動樂捐才能住院,雖然最終未能挽回親人的生命。可是曾經蒙受的捐助與鼓勵,讓她銘感五內,發願捐出善款回報。陳樹菊從小嚐盡了向親友借錢的辛酸,因為真正的苦過、接受過救濟,所以決心回頭過來幫助他人。這樣的志願,她持續了將近半世紀,已經把行善融為生活的一部分,對別人的敬佩表揚,低調的她總是「歹勢」不已。

     陳樹菊的故事經媒體報導後,得到了強大迴響,也讓許多人感到慚愧。有些人只會把扣掉生活開銷之後的餘錢拿來捐款,問題是生活開銷牽涉到個人慾望的滿足,經常會把善款配額擠壓得所剩無幾。有些人願意捐錢做公益,但可能全憑興之所至,沒辦法長久持續。陳樹菊的收入微薄,辛苦賺來的錢,並不用在滿足自己的物慾,反而持續捐出來幫助別人。比起斤斤計較總是嫌錢少的人,她的收入不高,但她的心卻可能比億萬富豪更加富有。因為生活儉樸,不覺匱乏;行善助人,既幫助了別人,也讓自己快樂。每天都過著自己想過的生活,實實在在,開開心心,這才是真正富足的人生。

     陳樹菊的故事也給了許多人鼓勵,不少弱勢者都經歷過重大挫折,被貧窮困境折磨得抬不起頭來,但陳樹菊並沒有自怨自艾灰心喪志,反而決定在能力範圍內盡量幫助別人,這不是容易做到的事。在命運的考驗下,這位菜販阿嬤展現出堅韌的意志,和寬廣敦厚的心胸,讓人由衷敬佩。

     尤其難得的是,對於陳樹菊來說,富貴彷彿浮雲,於我何有哉。外界的讚美,她連連謙辭。她的義行先被《富比士》雜誌選入二○一○慈善英雄,又登上《時代》雜誌百大影響人物英雄榜,但她完全不當回事,只想繼續維持賣菜行善的生活常軌,原本還不想去美國出席餐會,後來台東縣長頻頻勸說才勉強同意。而外交部和美國在台協會趕辦護照簽證,馬總統特地接見,大家都很開心這位台灣之光能在世界舞台露臉。

     一位小人物,能夠在困境中分享溫暖,真誠地活出人性光輝,而且在成為注目焦點後仍能依然故我,沒有失去生活態度與人生方向,實在是非常難得的。菜販阿嬤陳樹菊,是台灣的真英雄!

http://news.chinatimes.com/forum/0,5252,11051402x112010050500218,00.html


◆寶島大劇場-重視平凡人生創造的平實價值

2010-05-05 中國時報 【邱坤良】

     人類社會視成功為基本價值,尤其台灣歷史上出現民族英雄鄭成功,大城小鄉舉目所見,更充滿勗勉成功,崇拜成功的符號。兩千三百萬人中,應該有人家住成功路,從幼稚園、國小、國中、高中到大學,一路成功到底,畢業後到成功嶺服兵役,或在成功公司上班,最後嫁給台東成功鎮叫「成功」的男士。論成功的熱度,絲毫不遜住在中山路或中正路,一路唸到中山大學、中正大學的兩「中」派了。

     成功成為每個人存在的意義與追求的目標,但何謂成功,卻無具體定義與流程。追求成功的人不須具備一定資格,也與是否知道辭典裡「成」字查那個部首無關。所謂時也運也命也,愛拚不見得會贏,但有貴人相助,就成功一半了。以驅逐荷蘭人、收復台灣的鄭成功來說,他一生的修身、齊家,不算成功,人格上的缺陷更使治國、平天下的大業功敗垂成。這種人格特質在舞台上轉換成悲劇缺陷,加上「貴人」沈葆禎在台南延平郡王祠撰寫的對聯,成就他悲劇英雄的形象:「開千古得未曾有之奇,洪荒留此山川,作遺民世界;極一生無可如何之遇,缺憾還諸天地,是創格完人。」一句缺憾還諸天地,令人低徊至今。

     現代人揚名的管道已非古代薦舉孝廉或賢良方正那套官方儀式,媒體傳播常取而代之,扮演成功者背後的貴人兼推手。姓名經常出現在媒體的人如過江之鯽,出名未必代表成功,但成功者伴隨而來的一定是名揚四海。今日媒體報導的內容與形式五彩繽紛,從黨政財經消息、犯罪新聞、天災地變報導,到天生身心障礙或遭逢巨變者奮鬥不懈的故事,外加社會名流婚禮、大企業尾牙,構成每日新聞的主要內容,最多再點綴置入性行銷性質的藝術展演與生活文化報導。

     現代傳播媒體報導成就功業者的故事與悲慘世界的奮鬥人生,是基於它本身的新聞性與趣味性,以及媒體所應擔負的社教功能;但何謂新聞性、趣味性,常來自媒體工作者的專業訓練與主觀的價值判斷。不管處理過程如何,經其品評,就能強力放送。以藝文活動來說,一場演出的現場觀眾人數可以估算,但透過媒體傳播,這場製作立刻成為具代表性的展演活動。同樣情形也發生在各地名產、小吃或社區活動新聞,一旦媒體報導,身價立刻上漲,每天都會湧入大批的顧客(觀眾)。

     不過,媒體所重視的新聞性與趣味性,有時常與戲劇性混淆,重視高潮迭起的情節。既有戲劇性,自然就有刻意安排與做作、表演的成分。其實,成就功業者令人羨慕,在悲困環境中逆勢而上的人更值得欽佩。但多數人一生兢兢業業,沒有大風大浪,沒有明顯的高低起伏,既無新聞性,也缺乏世俗的趣味性,然而,他們默默辛勞的一生卻是維持社會穩定的主要力量,也是推動社會進步的後盾。

     美國《時代雜誌》近日公布百大全球影響人物,台東善心女菜販陳樹菊與台灣當代幾位大企業家、富豪同時榜上有名,成為「台灣之光」,還要專程到美國領獎。這位年幼喪母、小學畢業後就姐代母職,扶養弟妹長大的菜販,曾捐巨款蓋圖書館,也多方照顧窮苦人家。她的故事如同現代版的武訓或王貫英興學,從平凡中顯現偉大。

     樹菊獲獎後的第一個反應,問什麼是《時代》,發生什麼代誌?她給社會大眾最大的啟示是:不必要高深學歷或家財萬貫,也無須天賦、才藝,只要心存善念,就能做好事。對於生活於底層的人來說,這位在街頭巷尾賣菜的人與自己的距離不遠,有為者亦若是。從世俗觀念,樹菊成功了,台東縣長陪同北上、總統召見、外交部長牽著她的手辦出國手續。可以想見,躋身名人榜的樹菊而後不容易再平凡了,一言一行,動見觀瞻。

     雖然如此,社會仍應在讚美台灣之光、鼓舞生命鬥士的同時,繼續關照許許多多在自己工作崗位上盡忠職守、默默做事的平凡人,分享其平凡人生所締造的平實價值。

     (作者為台北藝術大學教授)

http://news.chinatimes.com/forum/0,5252,11051401x112010050500219,00.html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