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學生的問題 正是辦教育者的責任
【聯合報╱社論】2009.11.17 03:24 am
教育部長吳清基日前對於洪蘭教授批評台大醫學系學生上課表現一事發表看法。他認為,洪教授的評論是「一針見血」,點出當前大學生不認真、不積極、不若中國大陸學生上進的問題。但一針見血只是描述問題刻劃的清晰,而這些問題究竟會不會在日後有所解決,則教育主管當局卻未能進一步說明。
未料,前天台大校慶,校長李嗣涔期勉學生對外界的批評,要有「有則改之,無則勉之」的「雅量」;台下聽講的學生卻照樣打瞌睡、吃早餐,有人還索性玩起掌上型遊戲機。事態如此,大學的通識教育與德育究竟要如何改進,我們也尚未看到建設性的討論。
洪蘭教授對於台大醫學系學生的批評,已有許多面向的社會回應。有人贊同洪教授的看法,認為現在的大學生太自我中心、太不珍惜社會給予的協助與支援,確實該給予批評。也有人認為洪教授以一個相對普遍的現象為觀察,卻對特定的觀察對象(台大醫學系)做批評,聚焦有偏差、方式也有爭議。在此,我們不擬對前述正反意見做評論,只想從一個大家忽略的辭句││「把位子讓出來」││出發,解析教育工作者的責任,希望他們提出更積極的改進做法。
老師對學生說「不想讀,就把位子讓給別人」的時候,其實是非常嚴厲的責備。美國布希當局教改的口號是no child left behind(不放棄任何一個孩子),台灣教改則宣稱「把每一個孩子帶起來」,意義上相當接近。東西方面對的教育問題雖然不同,但是其「人本」的共通點應是並無二致,就是不輕言「放棄」。教師若放棄學生,學生就失去了教育。
的確,在廿世紀康德哲學的引領下,啟蒙開竅、性向發掘、自我實踐這三個面向,應該是現代教育的大原則。但是一種米養百種人,雖然社會與家庭提供種種誘導學子向善向上的環境,總是難免出現不肖分子的脫軌忤逆行為。從終身教育的角度觀之,這些脫軌行為隨時可見,但在處置態度上卻有很大的差別。在學校教育階段,學生犯錯老師或學校也會予以處罰,而離開學校之後,違逆社會規範更會有刑罰的制裁。但學校處罰與刑罰之間卻有一點根本的不同:刑罰有可能放棄一個犯過者,但教育工作者卻不會也不應放棄學生。
任何奉行人本理念的老師都沒有放棄青年學子的理由。學校原本就是個練習社會規範與互動的場域,而學生上學的目的之一,就是要在互動中學習及體驗規範。上課時干擾到他人、不尊重他人,都是該被糾正的行為,而做老師的任務之一,就是要不吝導正學生。但無論如何,老師與學校唯一不能做的處罰,就是放棄學生。教師不放棄學生,學生才不會放棄自己,而有改善自己的機會。
台大醫學系是很難考的,學生有比較優異的資質是很難得的,國家為他們準備那麼多資源是很珍貴的,社會對他們的期待是很高的,天之驕子卻如此暴殄天物是很浪費的,上課吃泡麵打瞌睡是很不尊重人的;以上的批評我們每一項都同意。但正因如此,學生需要教育。
既然台灣的課堂倫理與通識教育有這麼嚴重的問題,我們的教育主管當局,包括大學與教育部,總要提出改善的做法才是。教授們已經批評了、學生們已經回應了,唯獨教育當局像是個旁觀者,態度上頗為消極。我們既不能消極地放棄學生,能不能積極地想些補救的做法呢?既然通識教育不當地被當成營養學分,有沒有什麼改善的辦法呢?學生們的德育與群育如此之差,難道導師制度不能做些變革嗎?現在,有人點出了尖銳的問題,我們更期望看到教育當局「一針見血」的解決方案。
http://udn.com/NEWS/OPINION/OPI1/5255180.shtml
◆ 社論-經由兩岸協商 連結區域與國際經貿
【本報訊】 中國時報 2009-11-17
本屆亞太經合會議(APEC)十五日在新加坡圓滿落幕,在全球金融海嘯後,各國正努力走出低迷邁向復甦,這次會議以「永續成長,連結區域」為主題,鮮明傳達出區域經貿整合已是必然趨勢。為了維護國家發展避免受到孤立,台灣必須加緊腳步,積極尋求參與的機會。
雖然APEC過去常被視為一場政治大拜拜,最熱鬧的主秀是參與峰會的領袖穿上當地傳統服裝亮相,但綜觀今年的研討與結論,亞太地區攜手重建、加強經貿整合的氣氛比以往更濃,共識相當一致,而無疑地,中國則已被公認是帶領亞太走出經濟險灘的火車頭。
這樣的大趨勢,美國也不敢置身於外。美國總統歐巴馬因此宣布,美國將加入「泛太平洋戰略經濟夥伴關係協定」(the Trans-Pacific Strategic Economic Partnership Agreement),與TPP會員國交往,相信將帶給美國人民就業機會和經濟繁榮。新加坡總理李顯龍也指出,TPP可以成為一個區域自由貿易協定的模範。在歐巴馬明確表態之後,亞太地區國家加入的意願更高,未來TPP可能發展成涵蓋APEC廿一個會員國的自由貿易區。
事實上,亞太經貿整合的腳步近年來不斷加速,以中國與東南亞國協為主軸的「東協加一」即將上路,勢必對台灣造成立即的衝擊,而接下來我們還可能面對的「東協加三」等不同的自貿板塊。對於依賴外貿甚深的台灣,被排除在這些自由貿易集團之外,將意味著失去許多重要的發展機會,影響將難以估計。
去年底金融海嘯淹沒全球,也因此促成史上前所未見的全球聯手挽救經濟大作戰。集團的重要性因此受到彰顯,而在歐美經濟奄奄一息的同時,新興國家趁勢取得更重要的地位;G8光芒褪色,G20成為討論及設定金融新規範的論壇,而最能主導世局的,咸認唯有G2─美國與中國。一場經濟浩劫,讓全球政經生態為之丕變,思維觀念也大為不同;亞太地區對中國的評價與寄望更高,世界各國也更加重視中國的影響力。
在這種氣氛下,許多地區紛紛形成自由貿易區塊,亞太國家更是以中國為連結標的。台灣過去受限於政治問題,自由貿易協定的談判很不順利。如果未來APEC廿一個國家進一步形成自由貿易區,讓這個原本鬆散的組織變成涵蓋廿多億人口的自貿集團,或至少讓APEC國家的經貿整合更加緊密,那麼台灣能不能加入,就至關緊要了。尤其這次APEC國家又針對氣候問題舉行會外會,獨獨台灣無緣參加,更凸顯出儘早加入更多國際運作的重要性。
過去卡住台灣的是中共的阻擋,當這個壓力減輕時,台灣可能會有機會爭取更多的參與。由此可知,兩岸簽署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的重要性,因為它不僅是台灣擴展兩岸商機的管道,更是進一步與其他國家商談自由貿易協議的基礎。在這個經貿交流日趨集團化的時代,台灣不找到入門的路,生存空間恐怕會愈來愈窄。
當然,這不是一項容易的工程,光是兩岸協商ECFA,就已經需要一番複雜困難的過程,其間變數百出,氣氛晴雨不定,而即使終能簽定,後續的合作能否順利推動,是不是能因此打破與其他國家洽談自貿協定的僵局,而中共善意的上限又在哪裡,台灣能不能在新的空間裡開創新的國際合作模式,也面臨著諸多考驗。
所幸這次代表馬英九總統出席APEC峰會的前副總統連戰與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會晤時,胡錦濤明確表示兩岸ECFA協商在今年內啟動,算是明確設定了一個起跑點,而攸關兩岸進一步金融合作的MOU也於十六日完成換文簽署,希望各項協商能自此順利推動,為台灣的未來發展開創更多契機。
http://news.chinatimes.com/2007Cti/2007Cti-News/2007Cti-News-Content/0,4521,11051402+112009111700424,00.html
◆ MOU讓兩岸經貿開大門走大路
【經濟日報╱社論】 2009.11.17 03:24 am
期盼已久的兩岸金融監理合作瞭解備忘錄(MOU)昨天終於換文,由金管會主委陳冲與彼岸的銀監會、證監會、保監會主席代表雙方完成簽署。儘管台灣已與英、美等30餘國簽署MOU,但兩岸MOU的形式及效益超越一般MOU,具有多元重大意義,其不僅打開兩岸金融業的往來通道、兼為市場開放定調,並為兩岸互動開啟第三條路,更為其後的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協商創造新機,讓兩岸經貿關係進入開大門、走大路的時代,但真正的挑戰也將接踵而至。
兩岸MOU是依4月26日三次江陳會簽署的「海峽兩岸金融合作協議」而來,但比60天內談成的時間表慢了近五個月;其間的關鍵不在金融監理合作的專業問題,因為這早有國際通則可循,而是兩岸關係的特殊性阻礙了簽署進程。如今,雙方以務實的簡體文及繁體文、使用「大陸方面」及「台灣方面」的名稱、採納換文等作為,讓各方鵠候多時的MOU終於完成簽署程序,實是在WTO模式(世界貿易組織下的關稅領域)及兩會模式(海基會、海協會用「兩岸cross straight」)之外,開啟了第三條簽署協議的路徑。這是兼顧國際慣例、形式對等及雙方需求下難能可貴的成果,不只要給參與努力的各方拍拍手,新模式也讓未來合作有了更多可能。
兩岸MOU的另一效益,是讓雙方監理機關建立制度性的對話機制,降低金融服務業者的管制成本與政策不確定性,並有利於化解彼岸金融市場的實質進入障礙,例如各地方政府實務運作等所謂的「潛規則」。但這項MOU的更特別之處,還在於其寓市場開放意義於其中。
從表面內容看,MOU沒有提到市場准入事宜,但依台灣對WTO的承諾,台灣金融服務市場已對所有成員開放,僅對大陸設禁令,且料定北京不會向WTO抗議,以免我藉此凸顯兩岸平起平坐。如今,彼岸願與我方簽署MOU,實是我方已以某種形式承諾開放陸資來台,否則即無簽署必要。因此,這代表我方願予大陸WTO 待遇,這讓兩岸經貿關係正常化再進一步;由此延伸,在將登場的ECFA正式協商中,我方要求給予金融服務業「超WTO待遇」的早期收穫,也將更為順理成章,讓台灣金融服務業西進,不只拿到MOU這張入場券,還有機會獲得具競爭利基的貴賓證。
MOU的簽署,不只給予台灣金融服務業更大的發展舞台,且其能否成功享用大陸市場開放的收益,亦將是場硬碰硬的實力戰,勝敗猶在未定之天,但政府必須要給業者奮力一搏的機會;另一潛在的受惠者,則是在大陸投資的廣大台商及經營大陸市場的企業,他們將因此而獲得台灣金融服務業的支援,在金流支持下拓展市場版圖,金融業亦得以持續保有客戶,進而形成良性循環,並肩發展成長。
依國際規範簽署的兩岸金融MOU,將讓兩岸經貿今後的往來開始開大門走大路,亦即很難再以隱晦不明的內規、針對性的行政指導及岐視性的人為干預,進行選擇性決策,這對兩岸企業、經濟發展都是正向之舉,因為企業經營最需要的就是透明、一致化政策,有利於長期布局。也因此,這對台灣也是一個嚴苛的考驗;一方面,我們是否能擺脫意識形態的糾纏、民粹式的政策討論,讓兩岸經貿往來真正正常化;另方面,政府在推動兩岸金融業進一步正常化、自由化之際,能否將涉及經濟安全的配套,例如陸資來台審查機制、敏感產業的投資防火牆、金融審慎監理原則等,予以明確的規制化,尤為關鍵。恭喜,兩岸MOU成真;加油,挑戰才要開始。
http://udn.com/NEWS/OPINION/OPI1/5255151.shtml
◆什麼是金融MOU?
【聯合報╱記者羅兩莎、陸倩瑤/台北報導】 2009.11.17 04:30 am
兩岸簽署MOU後,對一般民眾生活及金融保險證券業將有什麼影響?
Q1:什麼是金融MOU?
A:金融MOU全名叫做「金融監理合作了解備忘錄」,依國際慣例,當銀行、證券期貨、保險業到其他國家設立分行(或子行)做生意時,雙方金融監理機關通常會先協商如何合作監理,並以「備忘錄」方式記載,這種文件屬於「協議」性質,並非「法律」。
Q2:對一般民眾有什麼影響?
A:金融MOU是打開兩岸金融市場大門的「敲門磚」,有了MOU,兩岸才能進一步協商更開放的金融措施,例如大陸法人可以來台投資台股、雙方金融業互相參股、設立營業據點,兩岸資金、股民互相流通,民眾的投資理財都可能因此發生變化。
舉例來說,未來大陸銀行在台灣設立分行後,民眾可以直接在台灣開立人民幣帳戶,就像開美元帳戶一樣方便;投資人再也不必透過人頭戶,直接在台灣下單就可以買賣港股或陸股。
另外,很多股市投資人也期待,台股可望因陸資來台投資受惠,投資人可因股價上漲而受益。但財金高層官員提醒,初期大陸法人來台投資金額不大,對台股實際助益有限,不要過度期待。
新台幣兌美元匯率也可能會因此升值,因為很多外資將大舉匯入「卡位」,使新台幣趨勢看升。
Q3:對國內金融證券保險業有什麼影響?
A:目前八家台資銀行(彰銀、國泰世華、華銀、一銀、合庫銀、土銀、中信銀和兆豐銀)已在大陸設立辦事處,除兆豐銀外,其餘七家都可升格分行。保險業和證券業都可以到大陸設立分支機構,放寬合資對象,承攬業務範圍也可適度擴大。
金融業正爭取,將來兩岸進行ECFA談判時,讓台資銀行可提前承作人民幣業務,如此有助國內銀行拓展大陸台商業務,進而提升銀行獲利。
Q4:金融MOU與ECFA(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有何關係?
A:簽了MOU後,我國金融業只能以「一般外資」條件進入大陸市場;必須再簽署ECFA,才能取得較優惠的進場條件。MOU就像球賽的入場券,ECFA則是VIP卡,有了VIP卡才能從一般觀眾席升等包廂。
http://udn.com/NEWS/MAINLAND/MAIN1/5255235.shtml
※延伸閱讀:
什麼是MOU?什麼是ECFA?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