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1月6日 星期五

柏林圍牆倒廿年 系列一

◆回首廿年 柏林圍牆已倒 民主不能失敗

【江靜玲/專題報導】 中國時報 2009-11-06

一九八九年十一月九日柏林圍牆被推倒,次年十月三日東西德統一。不論對德國或世界,這都是廿世紀歷史重要一刻。然而,政治統一不表示社會、文化、經濟融合無間。統一後德國面臨的困境與挑戰,恐怕要花費一個世代,或者更多時間整合。屆時有多少人記得或知道,這道圍牆的故事與意義?

負責研究、維護保存和紀念這段歷史的「柏林圍牆基金會」(Stiftung Berliner Mauer)主任克勞斯邁爾(Axel Klausmeier)接受本報專訪時指出,柏林圍牆倒了,許多人腦袋中卻仍存在著一道圍牆。以下為訪談紀要。

廿世紀最美好的事

問:柏林圍牆倒塌廿年意義何在?

答:我相信這是上個世紀最美好的事。一九八九年柏林圍牆倒塌的和平革命,為廿世紀添上冠冕,紀念和慶祝圍牆倒塌對大家十分重要。

問:是否所有的恐懼和憤怒已消逝?

答:當然仍有許多事要做,但我深信,我們有絕佳理由相信,廿年前,我們竭盡所能共同完成統一,值得喝采。不要忘了,東西德分裂那麼久,雙方發展不一,統一廿年後,彼此感受依然不同,經濟負擔也未消逝。但絕大多數人是獲利者,這點毫無疑問。

心理的圍牆仍存在

問:社會柵欄仍然存在?

答:是的。圍牆倒塌時,我們有兩個截然不同的經濟和政治系統。政治上我們很快結合,但經濟和社會融合是一段過程,需要磨合,不是立即可生效的決策。我們把兩個同文同種,政治經濟制度迥異的國家統一起來,從這個角度看,我們十分成功。

問:同文同種同語言,實體圍牆倒了,不表示心智邊界(mental border)已移除?

答:沒錯。我們腦中仍有圍牆存在。最簡單的例子,圍牆倒了廿年,今天仍然可以聽到柏林人說:「我今天開進西德…」顯然圍牆還存在他們的腦子裡。或許十年後,才沒有人會在意我們身處東邊或西邊。

民主時刻受到威脅

問:柏林人或德國人對圍牆的記憶有不同看法,柏林圍牆基金會面對的主要挑戰是什麼?

答:保存歷史,提醒大眾珍惜民主自由。德國有許多可怕、醜陋的歷史,壓抑可能比面對容易。但我們很幸運可以研究保存這些歷史,為後代留下紀錄。

不過,與年輕一代接軌並不容易。年輕一代對分裂沒有太多概念,無法想像共產極權,連婚姻、生活和旅行、思想都受限制。他們以為民主是天經地義,但事實並非如此,民主時刻受到威脅,我們必須費力爭取維護。一九八九年「神奇的一刻」,絕不是天上掉下來的禮物。

http://news.chinatimes.com/2007Cti/2007Cti-News/2007Cti-News-Content/0,4521,50402091+112009110600152,00.html


◆「原來他們也說德語」! 經驗兩不同 依舊各西東

【江靜玲/專題報導】 中國時報 2009-11-06

十五歲的德國年輕人對柏林圍牆倒塌沒有記憶。一九八九年時,他們尚未出生。

但是,他們對參觀柏林圍牆舊址十分熱中。來自德國西南部、十五歲的亞麗珊卓興致勃勃的在老崗哨改建的博物館中觀看,讚嘆:「酷斃了!統一真了不起」。她走進博物館商店,面對各式紀念品,發覺自己實在很難解釋對統一的感覺:原來他們(東德人)也說德語!」。

亞瑟娜一九六三年出生時,柏林圍牆已封鎖兩年。她的母親漢娜老家在柏林東南方的馬斯朵夫,和先生首次邂逅在東柏林的一場婚禮上。亞瑟娜的父親是居住在西柏林的大學生,一九六一年柏林圍牆封鎖前夕,他急電年僅廿歲的女友來西柏林,這個決定改變了漢娜的一生。

現年六十八歲的漢娜說:「離開父母親人和朋友,前途茫茫,我只記得自己很害怕。」但她還算幸運,因為不久之後便可以申請一日簽證返家探望。

亞瑟娜還在襁褓中時,每個月的第二個星期日跟著父母出入東西柏林邊境,直到離家上大學。記憶裡,返回「東邊外祖母家」的早上,廚房裡總是傳出咖啡香味和母親的歌聲。外祖母愛吃牛肝,亞瑟娜的母親出發前總是煎上數片薄薄的牛肝,夾在麵包裡,以「個人路上食用」名義,偷渡到東柏林給母親享用。

亞瑟娜說:「經過東德檢查崗哨時,母親的焦慮和擔心往往傳染給我。」一直到今天,雖然圍牆已經消失,但她看到跟東德軍服一樣的灰綠色系服裝,仍然覺得不自在。

柏林圍牆倒塌後,漢娜的親戚到西邊來探親,卻沒有人願意搬過來,因為老家的大房大院住得舒服。亞瑟娜坦承她和表兄妹說話、生活的習性都不一樣,「可是,這不是德東德西才有的現象,任何地方都可能有這種情形。」

出生成長在東德時期的賽巴斯俊同意這種看法:「德東認為德西貪得無饜,德西認為德東好逸惡勞,每個人經驗不同。」「問我六十歲的叔父,統一讓他失業,他鐵定說共產主義好;問我四十歲的堂弟,他一定說統一開啟了生活和工作的機會。」

德勒斯登出生的德東小說家休茲(Ingo Schulze)認為,缺少社會正義的自由,不是真自由。他指出德西人態度倨傲,好像自由是他們送給我們的禮物。他的觀點獲得許多德東人認同,儼然成為德東新文化英雄。柏林圍牆倒塌之後,冷戰期間主張與東德交往的前西德總理布蘭特(Willy Brandt)預言未來兩德將「共同擁有也共同成長。」廿年過去,這條攜手共行的道路,依然顛簸。

http://news.chinatimes.com/2007Cti/2007Cti-News/2007Cti-News-Content/0,4521,50402091+112009110600153,00.html


◆藝術家20年後再拾畫筆 最後1.3里圍牆 重添顏色

【鍾玉玨/綜合五日外電報導】 中國時報 2009-11-06

曾經分隔東西柏林一百多公里的柏林圍牆,目前在柏林市只剩一.三公里保留下來,不僅見證當年的辛酸史,也成了世上最大的戶外藝廊「東城畫廊」。

當年曾在牆上留下壁畫見證鐵幕倒塌歷史性時刻的一百一十九位藝術家,眼見作品隨著混凝土牆剝落,又被塗鴉得面目全非,決定重返現場,先將牆面修補平整,再對照當年照片一筆一筆重繪,最後漆上防塗鴉的壓克力漆。

柯瑞德納和全球各地約九十位藝術家重返現場,重新替壁畫作注入生命。柯瑞德納現年六十九歲,年輕時冒著生命危險從東德逃往西德,一九八九年眼見柏林圍牆倒塌,激動地在牆上留下見證。

「東城畫廊藝術家聯盟」主席亞拉維去年十月開始奔走,是這項計畫的主要推手。重建工程耗時費神,也需銀彈。負債累累的柏林市政府靠彩券收入勉強募集二五○萬歐元,加上聯邦政府、歐洲聯盟慷慨解囊,才解了燃眉之急,但仍有若干畫家嫌三千歐元太少拒絕參與。

當年最有名的壁畫《兄弟之吻》描述蘇聯領導人布里茲涅夫親吻東德共產黨總書記何內克,作者佛魯貝爾原認為重繪多此一舉,後來還是跟其他藝術家在東城畫廊留下永遠的記憶。

http://news.chinatimes.com/2007Cti/2007Cti-News/2007Cti-News-Content/0,4521,50402091+112009110600155,00.html


◆東歐思想解禁 新視野看往事

【陳文和/綜合外電報導】 中國時報 2009-11-06

東歐共產國家集團瓦解之後廿年,各國的歷史教科書開始揭開過去共黨政權加諸的禁忌帷幕,讓冷戰之後出生的新世代以新視野了解國家的前塵往事。

在波蘭首都華沙擔任歷史老師的季歌絲卡女士指出:「對年輕人來說,共產主義時期就像古希臘一樣富異國情調。」保加利亞首都索非亞的女高中生狄米楚娃則說:「我們很幸運不必穿制服,遵守軍隊般的紀律,為上學而剪髮,也不必崇拜列寧。」

然而東歐學子在校所學,往往與他們父母親幻滅的記憶相衝突。這些家長泰半在民主轉型期間掙扎調適,許多人至今緬懷共產主義時代的社會安全感。

東歐的歷史學家歷經一段時間,才逐漸擺脫共產主義的宣傳用語,從較客觀的角度教導學生有關共黨時代的歷史。經過幾年深思熟慮,保加利亞的教科書敲定了這樣描述共產主義:「採行史達林主義的極權統治模式,壓制政治多元性,強制人民接受共黨領導人的角色,不尊重公民權利。」

保加利亞的學生現在已知道,一九四四年至一九四五年的高壓統治期間,有兩千七百多人遭判處死刑,四千五百人被送進勞改營。

東歐各國加入蘇聯集團過去被稱為「自願併入」,拉脫維亞的教科書如今修正為蘇聯「佔領」。學生現在也知道,在一九四○年代前半期,曾有數萬拉脫維亞人被送進蘇聯的勞改營,這在過去是聞所未聞。

波蘭的歷史教科書則指出,蘇聯這個外國強權將共黨政權強加諸波蘭社會,波蘭社會只是其受害者,意圖藉此消弭社會的任何罪惡感。

捷克共和國也揭露一個過去教科書禁忌的課題:布拉格當局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曾將境內德語區蘇台德(Sudeten)的三百萬德裔驅逐出境,當時捷克甫脫離納粹德國的佔領,反德情緒高張。羅馬尼亞涉及共黨統治的歷史課程比較簡短,但中學生讀過教科書後常會質問,既然共黨政權如此惡劣,為何能掌權這麼久?

http://news.chinatimes.com/2007Cti/2007Cti-News/2007Cti-News-Content/0,4521,50402091+112009110600154,00.html


◆時人時語

【本報訊】 中國時報 2009-11-06

“If the Soviet Union had wanted, it could have stopped reunification. And what would have happened then? I don’t know. Maybe World War III.”--Mikhail Gorbachev

「如果當時蘇聯要這麼做,它可以阻止兩德統一,接下來事態會如何發展?我不知道,也許就是第三次世界大戰。」

http://news.chinatimes.com/2007Cti/2007Cti-News/2007Cti-News-Content/0,4521,50402091+112009110600105,00.html


※延伸閱讀:
統一19年 德東人嘆嫁錯人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