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9月10日 星期五

既生「WiMAX」何生「LTE」

◆【觀點】既生「WiMAX」何生「LTE」

    撰文者:楊正任博士 / 元智大學通訊系副教授發表日期:2010/08/18

    當 WiMAX發展了六年後,整個產業鏈逐漸成熟,全球 WiMAX商業網路佈建也陸續展開,就在這個時候電信設備商陣營卻急著要力拱與 WiMAX技術相近的 LTE,而在 LTE產業鏈都還不成熟的時候,全球主要的一線電信運營商卻又急著表態支持 LTE,使得還在起步階段的 LTE霎時聲勢浩大,好似 LTE的佈建馬上就要鋪天蓋地了。WiMAX與 LTE的角力到底背後隱藏了怎樣的玄機?如果說是因為 LTE的技術比 WiMAX先進,但 WiMAX是一個 IEEE的開放標準,為什麼電信設備商陣營不直接在成熟的標準上去修改升級而要另起爐灶呢?更何況技術的優劣不是關鍵的問題,因為與 LTE擁有八成共通技術的WiMAX本身也不斷的在技術發展,不僅會將 LTE的先進技術納入,甚至未來會與 LTE技術合流。那這樣既生「WiMAX」何生「LTE」?

    要解開這個迷惑先要從電信設備產業的生態了解起,一直以來電信設備商為了維護其龐大的商業利益,對於提供給運營商的系統設備都是採取一個「半封閉系統」的策略,表面上這些通訊系統都是遵循國際通訊標準,但是在局端作為管控認證整個通訊網路的系統閘道器與伺服器卻又混雜了電信設備商的私房菜,以致於一旦運營商購置了這些局端的系統閘道器與伺服器那麼所有與其介接的電信設備都要跟原來的電信設備商繼續採購,甚至電信運營商要擴展新穎的先進服務也要考慮是否能跟既有設備商的系統介接而被迫必須跟隨著電信設備商的腳步,透過這樣的策略電信設備商可以迫使運營商不得不向其採購昂貴的基地台及各種終端設備甚至可以主導運營商未來技術升級的方向,而設備商再將這些設備製造的訂單用低廉的價格下單給台灣的代工廠。台灣的通訊廠即使有能力研製基地台或高端的通訊設備由於無法得到設備商的支持與其局端系統介接,台灣技術能力再強也永遠跨不入高價值鏈的電信領域而只能在低價值鏈扮演「追隨者」的角色。

    運營商被電信設備商的予取予求敢怒而不敢言,但是也逐漸覺醒渴望擺脫電信設備商的挾持,近幾年互聯網電信(Internet Telecom)的蓬勃發展,一股要打破「壟斷、封閉」這種傳統電信生態的浪潮正在蜂湧而起,這股新勢力要推動包括局端系統閘道器與伺服器的全面標準化來解放運營商的困境。這樣的發展當然帶給電信設備商很強的危機感,但卻是台灣發展通訊產業的絕佳機會。WiMAX就是在這種背景下應孕而生,它的「全I P技術」與「開放架構」為電信自由化帶來了無比的生機,由於WiMAX可以不需相容介接既有電3G平台,可以獨立作為行動寬頻的「I P Network」,系統輕盈且成本低廉,因此廣受新的運營(特別是新興市場運營)或比較沒有傳統電信包袱ISP的熱烈歡迎。剛開始這些電信設備商也作態要支持WiMAX,但是隨著WiMAX的發展越來越成熟,這種顛覆傳統電信生態的新技術也開始讓主要電信設備商的恐懼感更為迫切,於是這些電信設備商必須聯手打造一個「半封閉架構」而且「必須相容3GPP」的LTE系統來維護及鞏固傳統電信設備商的龐大既得利益,並且押著旗下的運營商積極造勢,塑造 WiMAX風聲鶴唳四面楚歌的氛圍來嚇阻其他運營商向WiMAX挺進。

    然而事實的真相是,這些電信運營商一方面配合設備商做政治表態支持LTE,而骨子裡卻還在觀望,法國電信Orange執行長D idier Lombard表示「未來幾年並沒有大規模佈署LTE的必要性」。很多歐洲通訊服務業者包括Vodafone、 France Telecom (Orange)和T-Mobile在內,都對部署LTE所需的巨額資本支出態度謹慎,畢竟已經投資十多年的 3G都還沒回收,而在目前低迷的經濟景氣下五年內很難再投資佈建LTE的系統。就連力挺LTE的易利信都表示現在也不能確定LTE何時能發展成為一種覆蓋範圍廣、有大量元件選擇性的成熟技術。易利信 (Ericsson)執行長Carl-Henr icSvanberg則表示,「儘管該公司立志成為LTE技術領域的龍頭,但在接下來的五年內,該公司的大規模行動寬頻部署仍將以 HSPA為基礎」。全球的電信運營商除了少數開始做一些LTE試點運營外,真正 LTE大規模商業運轉的時程都推遲到2015年之後。最近因為像IPAD這類的行動終端大幅成長,讓3 .5G之頻寬負荷顯的更加窘迫。很多3G數據用戶轉而使用WiMAX系統,北美 WiMAX運營商 Clearwire用戶數正在大幅成長。另外新興市場以無線方式解決「最後一哩」的電信基礎建設需求殷切,這些國家的運營商大都沒有3G的包袱,行動上網又不是主要的訴求,五年內LTE既等不及又買不起,而現在已經技術成熟且又物美價廉的WiMAX就成為首選的方案。因此儘管LTE聲勢浩大卻好比那「林中之鳥」,WiMAX雖然氣勢稍歇卻宛如那「在手之鳥」。

    互聯網頻寬到了 2015年會是現在的十倍,行動寬頻的應用會更為蓬勃,而由互聯網電信革命引爆電信自由化的聲浪將會更為澎湃,未來五年電信領域將會產生巨大的變化,在這個歷史關鍵時刻台灣應該省思自己的實力找到自己最佳的戰略位置。過去在 WLAN發展初期很多國際大廠支持藍芽的標準而I NTEL COMPAQ是支持 HOME RF的標準,當時IEEE 802.11的Wi Fi標準並不被看好。然而當台灣把一個超過1000美金的Wi Fi基地台做到低於200美金時,以Wi Fi為主的無線區域網路系統就在全球爆炸性成長而國際大廠也跟著轉向支持Wi Fi,所以不是台灣押寶WiFi而是台灣讓 WiFi起來變成寶。台灣不要妄自菲薄,在電信自由化的浪潮下未來五年台灣若能將WiMAX基地台的價格降到LTE的五分之一,台灣將會顛覆傳統的電信生態。五年前有誰想到歐洲一家小小的網路公司S KYPE可以成為舉足輕重的網路電信公司,有誰想到百年電信設備商朗訊會被阿爾卡特併購,有誰想到北電會在金融海嘯後宣告破產而摩托羅拉被迫要出售其無線通訊部門,這些電信巨擘的困境與小鬼的當家正隱約在崩解傳統的電信生態。台灣在這個群雄並起的戰國時代要更有前瞻的眼光與清晰的腦筋,我們到底要追隨傳統電信生態的大哥做那分一杯羹的小弟,還是要做網路電信革命的先鋒在新世界的新秩序中佔有一席之地。

http://www.bnext.com.tw/focus/view/cid/103/id/15821


※延伸閱讀:

《國際產業》4G主流技術,英特爾兩邊押寶
http://money.chinatimes.com/news/news-content.aspx?id=20100818001380&cid=1207

⋯⋯台灣發展WiMAX是否已窮途末路?
http://www.zdnet.com.tw/enterprise/technology/0,2000085680,20146676,00.htm

Wiki - WiMAX
http://zh.wikipedia.org/zh-tw/WiMAX

Wiki - LTE
http://zh.wikipedia.org/zh-tw/3GPP%E9%95%B7%E6%9C%9F%E6%BC%94%E9%80%B2%E6%8A%80%E8%A1%93


◆不再以Wintel馬首是瞻-從英特爾的「WiMAX門」談起

【2010.07.24╱工商時報】

「英特爾整併專責部門,淡出WiMAX」的新聞,近來在國內產官學界捲起千堆雪。官方錯愕,因為甫於4月結案的M台灣五年計畫,70億經費幾乎就是為 WiMAX量身訂作;業界憤怒,因為台灣資訊廠商向來為Wintel(微軟+英特爾)抬轎不遺餘力,為了建置相關設施更已花費2-3百億元;學界論辯,因為WiMAX與LTE各擁山頭,孰能成為下一代(4G)高速長距離寬頻無線網路的標準,攸關資訊業與電信業在未來數位匯流時代的發語權。

打個比方,男女談好婚事,女方(台灣產官)已花了重金300多億元辦嫁妝;男方(英特爾)雖未毀婚卻突然說要再考慮,當初的海誓山盟(合資、入股)都打了折扣,撲朔迷離,形成了「WiMAX門」。旁觀者則議論紛紛,如果婚事吹了,下一個男人(如LTE)會不會更好?

台灣資訊產業靠Wintel架構起家進而茁壯,魚水相幫,彼此具有深厚的合作基礎。因此,儘管英特爾在行動通訊領域並無優勢,當初登高一呼,力推 WiMAX標準,台灣產官全力追隨,也是順理成章之事。誠如國內WiMAX大廠正文科技執行董事楊正任所言:「WiMAX是台灣從資訊跨入電信領域的捷徑。」換言之,如果WiMAX大軍直搗電信業地盤,不僅英特爾版圖倍增,台灣資訊業也可望名利雙收。

英特爾如意算盤打得精,但接下來的問題是,電信業也不是省油的燈,豈會任由英特爾染指嘴邊的肥肉?且不論國際大廠,台灣3大電信服務業者的態度就非常耐人尋味:台灣大自始支持LTE,遠傳押寶兩邊,有官股色彩的中華電信明援WiMAX暗挺LTE。英特爾帶頭的資訊業既是入侵者,電信業有的是主場優勢,更別說,主將英特爾竟然陣前落跑,拋下驚慌失措的官兵。

以往科技規格大戰,不乏你死我活的實例,遠的有錄影帶Beta與V HS之爭,近的有新一代光碟HD DVD與藍光(Blu-ray)之爭,日商新力的Beta當年輸給JVC的VHS,20年後卻以藍光規格擊敗東芝陣營的H D DVD。這兩個實例的教訓與啟示是:1、贏者全拿,輸方投注的心血頓時化為烏有;2、沒有永遠的輸家,因為科技不斷進化,永遠有翻身的機會。

台灣WiMAX業者現在顯然擔心自己變成血本無歸的輸家,才會高分貝向英特爾喊話;官方則自我安慰:「萬一英特爾真的不玩,只是減弱WiMAX的氣勢而已。」我們與產官一樣,當然不願見300多億元的投資化為泡影,但總要亡羊補牢。當今應加速因應的議題包括:

第一,敦促6家WiMAX服務商整併。政府的WiMAX發照策略重蹈覆轍,明明已有2G發照供給過剩,導致業者整併的先例,明明有大眾電信 與亞太電信等後進者重整的教訓,但官方一方面為幫國庫多收執照費,一方面為滿足後進者跨入新領域的需求,還是發出6張WiMAX執照。結果卻是業者的開台時程一延再延,直到今年還在喊「WiMAX元年」。但如果6家業者因為英特爾離棄的刺激,而能團結整合,提高經營效率,不啻因禍得福。

第二,重新定位4G政策。按WiMAX業者的說法,由於WiMAX與LTE有 8成的技術共通,WiMAX運營商未來升級至LTE系統或成為WiMAX/LTE 共構系統極為容易。換言之,投資WiMAX,並非與LTE進行零和遊戲,反而是可守可攻的策略。我們當然樂見實際的發展如業者所言,也期許業者為技術的過渡做更多努力。但是上述冷靜的技術發展分析與業界在公開場合的慷慨激昂並不相襯,顯示其中必定存在落差。

業者又說,政府「只要」再拿出300億元建置環島網路,將台灣建設成WiMAX聖島,那麼站穩這塊市場,就可以吃喝不盡。如果這個假設成立,政府再砸300億當然不成問題,但就客觀環境而言,台灣行動通訊發達,加上地窄人稠,新基地台布建不易,建置環島WiMAX網路的必要性與有效性,實有待商榷。再者,官方砸民脂民膏幫業者廣布基礎建設,消費者能否跟著「吃喝不盡」,也值得進一步探討。因此,趁著英特爾對WiMAX立場搖擺之際,重新定位出有利於全民的4G 政策,誠屬當務之急。

第三,跳脫以Wintel馬首是瞻的科技發展框架。過往台商確實是依附著Wintel崛起,雖說是魚水相幫,其實是英特爾吃肉(今年第2季毛利率高達67%),台商喝湯(毛利率多在個位數)。如果說以前是人在屋簷下,不得不低頭,如今已是邁向三網融合的新時代,引領風騷的是蘋果、Google這類靠創意、網路起家的後起之秀。試想,靠著微軟嶄露頭角的宏達電(HTC),若沒有擁抱Google的Android平台,又如何能有今日營收與獲利頻創新高的股王股后地位?

台商的實力也已非吳下阿蒙,實在沒有再單戀一枝花的道理!

http://tech.chinatimes.com/tech/0,5249,171703x122010072400366,00.html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