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2月9日 星期三

西雅圖風雲10年之後

◆觀念平台-西雅圖風雲10年之後

【吳挺鋒】中國時報 2009-12-08

     經濟部長施顏祥率團與會的WTO部長級會議甫於日內瓦落幕。然而,國內外媒體對於這個曾被視為是全球經濟秩序治理組織的盛會,都報導得零零落落、意興闌珊。

     一個關鍵的對照或許是,此次WTO部長級會議正逢「西雅圖抗議十周年」。當年突如其來的大規模抗議,不僅讓部長級會議當場破局,更重要的是,這十年間狀況百出、危機連連的全球經濟狀況,在在驗證了西雅圖抗議者的卓見:成長是虛胖、貧窮沒減少、分配益添不公。如果稍加注意,人們對於西雅圖抗議十周年紀念的青睞程度,恐怕還甚於人們對此次WTO部長級會議的關注。

     西雅圖街頭的抗暴證言,由此刻來台的哲學家博格(Thomas Pogge)那兒得到了更完整的闡述。博格認為,這套倡議多邊自由貿易的國際性制度架構對於這個惡果,難辭其咎。由於遊戲規則係以西方權勢集團意志為依歸,故其結果自然演變成強凌弱、富劫貧,因而發展落差令人不忍卒睹。這就是我們當前面對的悚然景象:全世界約有一半人口處在每天生活不到兩美元這條貧窮線之下。這意味了,長期營養不良、缺乏安全乾淨飲用水與公衛基礎設施等生活機會的剝奪。

     這樣的「成長」不值得慶幸,因為這是標準的政治經濟浮力學:多達一半的人沉下去了,自然讓少部分人的財富水位相應攀高。這也是為何博格會屢屢提醒,縱使那些窮國窮人的處境有其內部治理問題,但切勿將該汙點誇張放大;畢竟像WTO這樣一套國際性制度架構所強加導致的侵犯人權結果,如何能被視為無物?更何況,WTO雖宣稱具有政府間協議的正當性,然而西方富國對第三世界暴虐貪腐政權的扶植歷歷在目,只為交換更大的政治順從與經濟利益罷了。是以言謂第三世界必須為自己的失敗負責,不啻掩耳盜鈴的脫罪措辭。


     台灣的邦交國不多,但要具有一致性地發展更緊密的合作關係卻很難。箇中緣由或許在於,台灣一方面對當前的國際性制度架構不存任何質疑;但另一方面,這套國際性制度架構卻又對我們那些貧弱的邦交國們構成莫大傷害。於是乎,人權只能流於口惠不實、援助宛若綁樁布施。天底下,有這種口蜜腹劍的朋友?

     令人扼腕的是,急於在國際社會露臉的台灣,幾乎已經自我預先卸除了身為國際成員所應/願承擔的人權義務。這種比現實主義還現實主義的大國妄想症,就算是算計,也是不智。而這也是台灣在國際舞台上注定只能是失語者的原因之一。

     或許我們在準備先蹲後跳的外交休兵之際,該自問:台灣有以利於全球貧窮乎?這或許也是博格此行來台會提出的發問吧。

     (作者為成功大學人文社會中心助理教授)

http://news.chinatimes.com/2007Cti/2007Cti-News/2007Cti-News-Content/0,4521,11051401+112009120800414,00.html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