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1月12日 星期四

11/12 社論

◆從牛肉到黑道:台灣政治走不出空轉漩渦?

【聯合報╱社論】2009.11.12 03:02 am

台灣半個月來最熱的話題,一個是美國牛肉,一個是南投黑道。兩個議題都耗費了社會大眾可觀的心神,但政治人物每日唇槍舌劍、花招不斷,卻不是為了公共利益,而只是為了一黨一人營造選舉利多。在民眾眼中,台灣民主招式已老,只有政治人物似還不知已經技窮。

這兩個議題不能說不重要,一個事關人民的健康,一個事關閣揆的清正。問題是,在野黨不願用誠實、對稱的態度扮演制衡角色,卻因見獵心喜而不斷誇張事實,任意擴大打擊面。最後,不僅使問題失焦,甚至形成反噬效果,更失去對執政黨的鞭策作用,加深民眾的失望。

以江欽良事件為例,媒體報導吳揆就任前曾與其一同出遊,吳敦義第一時間未能說明清楚,形象難免損傷。李文忠意圖趁機追擊,但其公然指控的所謂「分配砂石利益」及「喬議會人事」,似乎全無憑據,最後反遭吳揆控告誹謗。以綠營一向慣於殺紅眼的作風,李文忠若真有「祕密證人」,豈有不利用選舉大搞一場的道理,卻甘心留待司法?

喜歡作政治技術面分析的人,對此或許仍覺得津津有味,認為李文忠砲打吳揆的操作,犧牲自己原本勝算不大的南投選情,卻有助於升高綠營在其他縣市的聲勢,加總起來畢竟是得分。民進黨內部,一定也是抱持這樣的算計。然而,這種純「技術主義」的戰略,不僅讓選民愈來愈感到厭倦,其實也一次又一次沖刷、乃至掏空民進黨的問政精神。這是民進黨必須自我警惕的事。

閣揆與黑道出遊的議題若是發生在十年之前,藍軍如何招架得住?民眾誰不相信其間有什麼暗盤交易?但十年的變化何其大,民進黨早已不復當年的道德形象,國民黨也不再是能信口「妖魔化」的政黨。再加上兩次政黨輪替,「綠色執政」留下諸多貪腐、無能的爛攤,讓民眾對其「論述」與「行動」間的差距充滿懷疑,也留下了「只顧自己輸贏/不顧國家得失」的印象。也難怪,李文忠這次的黑道議題雖然炒出熱度,但許多人仍懷疑這又是一次「抹黑」;最後更因自己人反咬他曾拜江董「碼頭」,使得形勢大逆轉,其支持度不升反降。

同樣的情況,也發生在美國牛肉進口爭議上。馬政府和美國的談判,確有諸多不周全之處,需要設法修正及解決;此時,在野黨大可站出來為人民撐腰,同時藉此作為幫助台灣向美國力爭的籌碼。但民進黨看到的,卻只是政治炒作的機會;因此,馬上拉高造勢層次,展開反美牛的公投連署。人們不免質疑:綠營的杯葛,是為了自己政治動員的需要,還是基於對民眾健康的關切?

更有甚者,當初陳水扁執政,未經談判程序,邱義仁僅憑「一通電話」就決定開放美國牛肉進口;足見,民進黨不是不了解美國外交壓力的底蘊。今天易地而處,綠營卻一步就抬出公投來杯葛,這是合乎比例的作法嗎?呂學樟指控蔡英文密會司徒文,向美方說明民進黨的動作只是為「選舉造勢」;此一說法真假如何,民眾自有判斷。倘是一邊高舉反旗,一邊又跑去向對方解釋,民進黨不覺得自己表裡不一嗎?

令人遺憾的是,美牛和黑道都不是「假議題」,卻都因為政治人物的「真炒作」,失去了理性辯論的機會。試想,半個多月激烈的你來我往,人們既沒有更接近事實,真理也沒有愈辯愈明,那麼,台灣政治經過這樣的空轉漩渦,除了消耗自己的能量外,又得到什麼?

既自詡具有執政經驗,民進黨必須採取更明智、專業、符合比例原則的監督策略,揚棄死纏爛打式的戰法。否則,無法督促國民黨認真執政,無法帶台灣民主更上層樓,只會讓台灣繼續在走馬燈一般的政治八卦操作中內耗空轉。

http://udn.com/NEWS/OPINION/OPI1/5246621.shtml


◆休兵,是為了走更長遠的路

【本報訊】中國時報 2009-11-12

馬政府上任以來,最重要的政策變化,在於將兩岸關係從激烈對抗轉向為和解交流,而「外交休兵」是國際社會最能明顯感受到的改變。「外交休兵」實踐至今,成果值得肯定。

台灣過去外交陷入困境,不在於自己本身有什麼問題,而是因為中共的打壓封殺。如今在兩岸走向和解下,雙方達成互不挖邦交牆腳的默契,一年多來,邦交國數目維持不變,幾個曾一再揚言要倒向北京的中美洲邦交國,發現中共不理不睬,台灣也不再接受政治勒索,必須重新檢視和台灣的交往模式。

這是兩岸外交停火後台灣難得的休養生息空間。如果沒有「外交休兵」,如果中共繼續原有的封鎖策略,加上金融海嘯讓中國的國際影響力更加增強,可以想見,台灣區區廿出頭的邦交國難免還要再掉幾個。內外交困,台灣遭受的衝擊與壓力將遠遠甚於現在。

在這方面,北京確實表達了善意,不只是暫時放過台灣少得可憐的邦交國,也讓台灣以觀察員身分參與世界衛生大會,我國前副總統連戰更代表馬英九總統出席亞太經合會議(APEC)領袖峰會。相對的,台灣轉移戰場,不再直接要求重返聯合國,而是轉向尋求參與國際氣候變化公約與民航組織等聯合國周邊組織活動。

當然,有人批評這些收穫全靠中共施捨,而對方居心叵測,台灣如果因此鬆懈,一旦對岸翻臉,台灣的處境將更加危險。這些話有其道理,也反映不少基層民眾的疑懼,因為兩岸的基本國家利益仍有相當的矛盾衝突,在上千枚飛彈的威脅下,台灣民眾不可能在短時間的示好拉攏後就放下心防。但兩岸既已為自己創造了一個新的機會之窗,就必須勇敢抓住機會。

「外交休兵」在表面上看來,彷彿金門炮戰的停火,雙方不挖邦交國不猛開支票,但更深層的功能,是把雙方從無休止、也無意義的惡鬥中釋放出來,讓雙方有機會創造一個不同的世界,逐漸建立一個新的、對雙方人民都有利的文明互動模式。

沒有爭執能靠吵架或打架解決,只有相互關懷、理解包容,在長期的求同存異建立情誼之後,才能真正消弭兩岸超過半世紀的對立。用武力壓制,只會鑄下血海深仇;用軍事恫嚇,只會讓台灣人民無法信任中共的善意;用外交封殺,只會讓台灣人民在羞辱下憤恨難消。凡此種種,表面上看來中共似乎是贏家,但其實是在替自己輸掉一個更好的未來。而究竟是不是非這樣不可,是可以選擇的,只要更有勇氣與想像力,只要對子孫未來與國家發展有更多、更真誠的使命感。

截至目前為止,中共方面的確在許多外交領域實踐了「外交休兵」,可惜的是,有些命令可能沒有到位,以至於仍然出現國際影展或書展強迫台灣改名的事件,例如今年的法蘭克福書展中,台灣參展單位便被改名為「台灣出版人」。

這實在很難令人理解,當台灣的衛生署長都能出席政治色彩較強世衛大會並發言時,在純民間的影展書展中,台灣竟然依舊遭到打壓。中共必須了解,在民間、非政治的國際活動中打壓台灣,例如體育、文化等等,會讓台灣人民在情感上感到更尖銳的羞辱,更覺得欺人太甚。

台灣是個民主社會,誰也不可能強迫一個民主社會接受指揮,因為主權在民的觀念早已深植人心。而國家的走向必須由全民決定,不是元首一個人說了算,也不會被一個人就出賣掉,因為沒有了民意的授權,領袖什麼權力都沒有,這點和威權體制完全不同。

因此,北京如果想繼續推動兩岸和解,讓雙方能逐漸化敵為友,就必須在「外交休兵」上以更多具體的行動展現真正的善意。而台灣也應該掌握這難得的機會,積極推動與國際社會的實質交流,為重返國際打下堅實的基礎。休息是為了走更遠的路,休兵,則是為了把精力用來做其他更重要的工作。

http://news.chinatimes.com/2007Cti/2007Cti-News/2007Cti-News-Content/0,4521,11051402+112009111200410,00.html


◆再論監察院功能

【聯合晚報╱社論】2009.11.12 02:43 pm

監察院又出手了!這次是「三一九調查案」,由吳豐山委員領銜調查,查出槍案中第一槍是射向呂秀蓮,而且陳水扁身上少了彈孔、少了血跡,很可疑。這些疑點並未釐清,檢調就用已死的陳義雄為兇手來結案,應該被糾正。

監委們辛苦調查,但再次結論出的事實,不過就是「三一九案」至今還沒有找到可信服的答案。也許因為事涉總統大選,偵調過程無法「平常心」,發生了程序不當的問題。然而這樣的報告,除了等於「沒答案」,其本身的可信度也仍是個問題。報告質疑偵調結案的可信性,但偵調至少擁有司法權力,動員了大批人力,安排了許多專家參與,檢驗了無數的現場證物,約詢了幾百名相關證人,經過比對才結案的。相較之下,監察院沒有司法調查權,恐怕也沒有專業的鑑識人員協助,監委們只能調閱公家文件,約訪公務員,用這種作業方法,可能比當年的檢調或特別調查委員會更容易接近真相嗎?

監察院形象高超,但目前擁有的權力工具不足以有效發現全面真相,這是我們曾經強調的問題癥結。監委無法進行司法調查,所作出的不管是彈劾或糾正的結果,又難以有效懲處失職人員和機關,卻如果在敏感的案件上引起政治騷動,反而更不利於社會接近真相。另一明顯例子就是昨天監院也約談了台北市長郝龍斌,結果輿論全集中於郝市長如何跟馬前市長劃清界線。台北捷運文湖線哪裡出錯,可能由監察院調查報告來定案嗎?如今還傳出監委將「請教」馬總統的說法。監委「請教」之下,馬市長也會有馬市長的說法,靠著這個人說那個人說,監察院就要定下責任,誰會服氣?又豈可能真相大白?

也難怪,甲仙鄉鄉長因八八水災被監察院彈劾,反而出現了幾百位鄉民到台北向監察院抗議。王建煊院長對監察院功能曾強調「大公無私,不傷無辜」,但這幾個字可說是任何公職人員的道德底線,監察院花費公帑不少,除了不傷無辜之外,還能發揮什麼積極功能嗎?這是監院本身應回答的關鍵問題。

http://udn.com/NEWS/OPINION/OPI1/5247312.shtml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