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科技顧問組認真做份內的事
【聯合報╱社論】2009.11.13 03:46 am
今年是行政院科技顧問組成立三十周年;該會上周在舉辦一年一度的科技顧問會議時,特地播放了一段紀念台灣科技教父李國鼎先生的短片。撫今追昔,我們一則緬懷昔日教父開創台灣資通產業基礎的前瞻視野與無比魄力,另一方面也要感傷今日台灣的產業前景不明;放眼政壇,已沒有任何人堪稱是新興產業與未來科技發展的掌舵者。
國人當然了解,台灣的政治生態今非昔比,行政首長不再有一言九鼎的威望人物,國會殿堂也容不下乾綱獨斷的強人。李國鼎先生如果處於今日,恐怕也會被立法院與媒體整得灰頭土臉,就算不致鎩羽而歸,也絕不可能有呼風喚雨的威勢。但是,政治形勢的改變終究不是無為無能的藉口,更不能用來合理化荒謬錯誤的安排與做法。如果拿這一次行政院科顧會議的內容與李國鼎先生當年的事蹟做對比,則有待改進的空間就格外清楚了。
這一次科技顧問會議的主題是台灣的六大新興產業,把行政院所推的產業政策端出來請科技顧問逐一討論。李國鼎先生如果在世,對於這樣的議程安排真不知道有何感想。行政院科技顧問約有二十人,其中有十位來自國外,都是國際知名的科學家,也有諾貝爾獎得主。國內顧問則包括中研院院長、台大、清大、成大校長等學界大老。他們的學術研究成績斐然,但是絕大多數都沒有企業經驗。他們或許熟悉科技研發的上游運作,卻不太可能了解中下游的產業世界。請這些學界大老對台灣的產業政策開會討論,是不是有些文不對題?
縱使部分行政院科技顧問也懂得他們那一行的若干產業實務,但是叫十位外國科學家對華人的文化創意產業發表高見,這不是強人所難是什麼?文化創意產業所涉面向有諸多既非科學、亦非技術,而屬人文智慧,為什麼要交給一群科技專家去討論呢?國外科技顧問可能有許多位沒有買過蝴蝶蘭、也沒有吃過石斑魚,他們又要如何對精緻農業案發表意見呢?就算能應景地說些「科研不能與產業脫節」的場面話,卻對產業推動的實質問題難做深入評論,開這個會又有多少意義?
令我們最擔心的,不是開三天會浪費了多少科學家的寶貴時間,而是以這種粗率方式推動產業改革,真的教國人捏把冷汗!推動一個前所未有或先前不成功的新產業,最需要的就是釐清視野、擬定策略。這樣的策略擬定,來自於盱衡全局、審酌利基、重點突破、開創新局的能力。用坊間出版品的通俗語言來說,產業策略必須要是具有重點突破的藍海策略,而不是在現行框架下,把各個現存營收項目都努力上修些微的紅海策略。令人遺憾的是,科顧會議中各主管部會所準備的資料,或許已呈現出他們的賣命付出,卻幾乎沒有清楚的策略方向。
半年前,行政院似乎是在馬總統的指示壓力下,才匆匆忙忙以每一周或兩周推一件的方式提出六大產業行動方案。當時,外界就擔心部分方案只是行政人員絞盡腦汁的作文比賽。果不其然,這次科顧會議多項產業所呈現的資料,有些根本與六個月前行政院的推動方案相差無幾,可見過去半年主辦單位推動執行的進度緩慢。當主管機關因為策略方向不明而難有進度可言時,就應該要努力構思更好的執行方式,而不是把一事無成的舊方案沒頭沒腦地提到一個不相干會議上去討論。
政治人物的功勳評價,誠然是以成敗論英雄。李國鼎先生之所以廣受國人崇敬,是因為他「做成」了台灣的ICT產業,而不在於他主持開了幾次會、上了幾次媒體版面、花了多少錢買置入性廣告。李國鼎規劃科學園區與財政金融,但不曾旁涉他不熟悉的文化建設與石斑、蘭花,如此才能事竟功圓。當年的科顧組認真地做科技的事,不求聞達於天下,但做成之後功勞總是科顧組的。看看上周召開的科顧會議,真令人有「今不如昔」的感慨。
http://udn.com/NEWS/OPINION/OPI1/5248567.shtml
◆當開放變成無情屠戮
【經濟日報╱社論】2009.11.13 03:46 am
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已經府院定調,在明年初的第五次江陳會簽署,兩岸經貿互動將展開一個高度自由開放的新紀元。隨著此一關鍵時刻逼近,許多人更加憂心台灣可能遭受重大衝擊。民進黨大膽估算會有近200萬人因而失業;若干內銷型傳產業者擔心一旦便宜貨大舉叩關,工廠會倒一堆;更有學者疑慮,台灣會跟香港一樣,貧富差距急遽擴大、房價高得令人望之興歎。
這種種疑慮,或許有些渲染誇大,但也非全無憑據。最根本的依據就是,兩岸之間勞動成本相去甚遠,過去靠著人為障礙、運用關稅與非關稅壁壘,強力阻擋具有市場競爭優勢的商品進入台灣,才勉強保住某些產品的銷路、許多勞工的飯碗。當兩岸間建立某種形式的自由貿易協定(FTA),大部分壁壘相互去除,相對欠缺競爭力的商品、勞工、工廠,會在殘酷的市場競爭下丟兵曳甲、走投無路。
不過,順此邏輯推論,則不但ECFA簽不得,與任何相對有競爭力的貿易對手也都不許簽署FTA;因為其後果無殊,都是拆除貿易壁壘打擊備受翼護的弱勢產業與勞工。於是,為保護國內所有相對不具競爭力的工廠、勞工、產業,我們要築起更高、更廣、更堅固的長城,只准我們輸出強勢產品,永遠不許他人越此雷池一步。則在從歐盟到北美,從東協加一到東亞共同市場,鋪天蓋地而來的自由貿易區塊交織重疊,將台灣的貿易空間完全掩蔽的潮流之下,台灣將只能蜷縮在長城牆角,相濡以沫了。
有為者固不甘如是,即使沒有志氣的人也應該知道,這是自尋死路、自掘墳墓,根本沒有明天。然則我們就只有被迫打開大門迎接來自四面八方的豺狼虎豹,任眾多勞動者無業可就、許多傳統工廠關門大吉、若干弱勢產業灰飛煙滅,而房價高漲入雲、貧富判若霄壤?
其實箇中大部分問題,靠一個方法泰半可以解決,所餘者再配合一些相關措施,即可處理妥當。這一個雷霆萬鈞的妙法,說穿了也沒什麼了不起,就是讓台灣的勞動者跳脫廉價勞工的威脅;而其關鍵則在於教育、訓練與工作倫理。今天不論無一技之長的體力工,或是欠缺競爭優勢的傳產工廠,面對來勢洶洶的廉價陸勞之所以節節敗退,一言以蔽之,就是技術層次低下,本身不具特色、專業能力薄弱;因而只能以低價、封閉市場阻止競爭者進入以求苟全。只有憑藉資本密集、技術密集、知識密集的教育訓練,以及創新、研發、優化,讓他們成為管理、領導、運用廉價勞工及材料創造更高價值者,才能將對岸的威脅遠遠拋開,不虞失業、關廠,反而能乘勢而起、左右逢源。
當大部分台灣的勞工可以如此,即永遠解決失業威脅;大多數企業如此,就沒有仰賴保護以苟延殘喘的必要;而所得分配自不致嚴重兩極化,房價高低也不會令人心發狂。
不過,房價,在前此社論中我們已指出,儘管有移花接木、一石數鳥妙計可平抑於無形之中;創新、研發就許多企業經營者而言,已成為生存、發展不可或缺的重要投入;只是我們所強調的主要對策,讓多數台灣勞動者跳脫陸勞威脅這一項,卻困難重重,甚至了無機會。日前洪蘭教授直批台大醫學系上課風氣而引發的一片揭露各大學歪風的浪潮,可悲地透露了迷於上網的大學生,配合一意追求SSCI或SCI那些無人引用論文的教師,加上貶抑職業教育、輕忽技術訓練的教育當局,正集體扼殺了唯一的出路,讓ECFA或任何開放變成無情的屠戮。這樣的台灣,還是自我封閉吧!
http://udn.com/NEWS/OPINION/OPI1/5248616.shtml
◆社論-爐碴養毒鴨問題 須速解決
【本報訊】中國時報 2009-11-13
高雄縣大寮鄉有養鴨場土地日前被檢出戴奧辛超過標準,更傳出有鴨隻遭到汙染。環保、農政單位信誓旦旦保證,被汙染養鴨場的九千隻鴨已全數撲殺,並未流入市面。但揭發這起毒鴨事件的台南社區大學自然與社區環境學程召集人黃煥彰強調,早從二○○六年就發現這家養鴨場,高度懷疑戴奧辛鴨早被民眾吃下肚。在這個逐漸邁入天寒,許多人已開始食用薑母鴨的時節,這則新聞特別令人感到怵目驚心。
整起汙染事件係非法傾倒廢爐碴惹的禍。據報導,高雄大寮地區有七處空地都堆滿爐碴,堆積成山的爐碴,早就超過好幾個人的高度,放任這些重金屬超過土壤管制標準,甚至戴奧辛超標準二到六倍的汙染物,拿來種菜、養魚。環保人士痛批這樣的結果,都是肇因政府相關單位不積極作為,一直視而不見所致。
從二○○六年到現在已經三年,環保衛生單位似乎並未嚴格控制這些受汙染地區,飼主雖宣稱今年在這個地方只養這批鴨,在該地附近則養了十幾年,這也難怪民眾質疑:是不是十幾年都養出毒鴨?有多少毒鴨被吃到肚子?相關單位是否有失責?為什麼這樣民眾食品安全的事情一拖就三年,還是無法解決?
爐碴含戴奧辛早已經是一般的常識,但卻是最近幾年才成為社會話題,最主要的原因是國內檢測儀器並不普及,國內只有環保署、成大以及清大等少數學術研究單位有檢驗能力,因為缺乏檢驗能力,相關食品的檢驗工作,也就一直停留在「點放」的階段,無法進行「全面」檢驗,只有少數有被檢驗到的才有這樣的問題,多數食品有無戴奧辛,一直停留在「不知」階段。此次事件之所以曝光,主要是環保署在今年六月接獲立委檢舉在高雄大坪頂周遭地區有七處非法棄置爐碴場址,乃派員進行環境調查,並檢測重金屬及戴奧辛等項目,場址附近飼養的鴨隻一併送驗,檢驗結果曝光後,社會一陣譁然!
由於戴奧辛是脂溶性物質,也會有累積性,愈大的動物,愈有可能累積戴奧辛,例如牛、深海魚(旗魚、鮪魚、鮭魚)、牛奶、雞鴨蛋等,而政府在有限的檢驗能力下,也只能對比較可能會累積的項目進行檢驗,至於一般鴨,因為大約九十天就上市,累積戴奧辛的可能性就相對少;但如果在受汙染場址養鴨,汙染風險也就偏高。從戴奧辛此一特性來看,由於國人食用的鴨,都是在非汙染區生產,因此仍應在安全健康的範圍,民眾倒是不必一竿子打翻了所有養鴨人家。
不過話又說回來,為減輕民眾的疑慮,改進現行檢驗「點放」的問題,不要讓少數受汙染產品影響到其它安全的產品,輔導民間建立戴奧辛等檢驗能力,全面進行可能會受到戴奧辛等汙染的食品檢驗,則是當務之急。
現行環保署的土壤含戴奧辛及重金屬管制標準只有一套,並未將做為種植食用作物的農地或是養殖場區分出來,如此一來,就非常可能在一般農地生產出含戴奧辛的農畜產品。
從彰化地區的毒鴨蛋到高雄的毒鴨肉,國內爐碴灰碴的棄置不應該被視為單一個案,但現行廢爐碴原本應該屬於廢棄物清理法所主管,但卻被歸類為「可回收再利用的資源」,納入經濟部工業局所主管的規範,結果就是造成兩者管理標準不同,形成一國兩法的現象。未來這一些相關法令與標準也都應進行檢討,才能確保國人的食品安全。
台灣早在民國五○幾年時就有鋼鐵廠熔爐產生的廢爐碴,但爐碴近年才納入管制,直到民國九十七年才要求廠商上網申報,並以衛星定位儀管控最終流向,今年四月開始,管制爐碴傾倒農地以及填地使用,目前所傳出被棄置的爐碴、集塵灰,應該是過去長期被非法棄置的,這雖是歷史共業,但究竟有無人謀不臧的情事,也必須追究到底,不能含糊不清。
http://news.chinatimes.com/2007Cti/2007Cti-News/2007Cti-News-Content/0,4521,11051402+112009111300429,00.html
◆社論-今天就請把MOU一次說個清楚
【本報訊】工商時報 2009-11-13
今天,金管會將向國會報告兩岸金融監理合作備忘錄(MOU)的內容。一個盡責的國會應該從三個方向聆聽、質詢並監督政府的兩岸金融開放政策。第一個方向是:如何確保台灣的金融安定?方向之二是:如何監理台資銀行在中國的分行?方向之三是:中資銀行進入台灣市場後,如何保護本國銀行、本國人民與本國企業的利益?
首先,就「如何確保台灣的金融安定」而言,簽署MOU後,雙方的金融機構即可進入對方的市場,兩岸的金融風險就此連通。日後,中國如果發生系統性危機,風險連動的結果將會影響台資銀行在中國的分行,也會波及在台的中資銀行。屆時,兩邊的政府如何分配救援任務,事關重大。究竟是各救各的銀行,還是各救各的市場?或者是:為了避免我國的金融市場瓦解,台灣既要救台資銀行,也要救中資銀行?這些金融安定問題和責任如何分配?務必釐清。
按照國際慣例,安定條款必須明訂於MOU之中,但是實情是否如此?國會應該仔細詢查,並且審慎評估兩邊政府承擔的責任是否對等。尤有甚者,台灣若需救援台資銀行,即需動用我國的外匯存底。對於此一可能,中央銀行是否同意?有無承諾?而承諾動用的金額又是多少?更重要的是,由於外匯存底是全民資產,國人視之為珍寶,因此若以外匯存底替登陸中國的台資銀行「作保」,全民是否同意?面對此一關鍵性問題,尋求全民之共識或不可少。
其次,就「如何監理台資銀行在中國的分行」而言,簽署MOU後,根據「母國監理原則」,金管會的金融監理權將及於台資銀行在中國的分行。由於中國不承認「中華民國」的存在,屆時「行政院金管會檢查局」的官員能否登陸執行金檢?登陸後將以何種身份執勤?金管會陳冲主委昨日在立法院財委會表示,中國不同意台灣以「行政院金管會」的頭銜簽署MOU。既然如此,將來「行政院金管會」的檢查局能否具體落實母國監理原則以及金融檢查權,殊堪憂慮。
此外,本國銀行若欲設立外國分行,須經金管會核准,而申設中國的辦事處與分行同樣需要金管會點頭。但是,兩者的審查標準不能一樣寬鬆。其中,對於申請登陸之案件必須從嚴,否則台資銀行在中國淘金夢的驅策下,可能一窩蜂地湧向對岸,最後在中國市場上鷸蚌相爭,複製一場台灣版的過度競爭惡夢。所以,政府必須建立總額管制制度,有條理有節奏地管控西進的總量和速度。此一必要之管制,不僅可以避免過度競爭,更能避免台資銀行從本國移出過多的銀行資金,削弱本國銀行業的財務健全度;同時能降低與分散來自境外,特別是來自中國的信貸風險。這些絕對必要的金融管理政策,金管會是否已經規劃妥當?
第三,就「中資銀行進入台灣市場後,如何保護本國銀行之利益」而言,金管會已經著手修改外銀分行管理辦法,有效限縮所有的外國銀行及中資銀行之分行在台灣金融市場上的放款能量,以防止規模驚人的中國銀行鯨吞本地之市場。對於此一措施,國會應予肯定,因為不準備登陸的銀行,不應該承擔開放本國市場的代價。特別是,兩岸簽署MOU後,效果可能只對登陸的業者有益,卻對固守本土的金融機構不利,因為他們必須面對競爭加劇的市場環境。所以,如何保護本國銀行的利益,有待積極思量的議題是:除了限縮外銀分行的貸款能量外,有無其他合理且合法的「不對稱管制」措施可以研議?
再就「如何保護本國人民與企業的利益」而言,金管會該如何保證聯徵資料不被中資銀行濫用?防範機制何在?防範措施為何?
兩岸簽署MOU後,從陸銀登台的那一天起,即可同享本地金融機構的權利,有權擷取聯徵資料庫的資訊。屆時,台灣的經濟可能因少數聞人或重點企業的信用資料外洩而動盪不安,進而對國家安全造成威脅。所以,金管會不能盲信聯徵中心的線上管控制度,不能只靠事後勾稽防弊,必須實施「事前審核」制度。亦即,陸銀在查詢聯徵資料前,必須提示當事人的書面同意書或相關契約,並經聯徵中心審核通過後,才能開放該筆聯徵資料的下載。因為保護聯徵資料就是保護台灣人民與企業的安全和利益。
兩岸何時簽署金融監理備忘錄(MOU)?面對這項問題,金管會主委陳冲始終惜言如金,給國人的交代也止於「正在cooking」、「希望不會拖過明年」、「沒有確定時程」、「呼之欲出」等等語言,以致國會、股市與媒體有猜不完的謎。也因此,今年6月立法院的財委會寧可組團去北京問一個詳細,也不想去板橋的金管會探聽消息。現在,答案揭曉,吳敦義院長說:金管會修改外銀管理辦法,並向國會報告後,就可以用換文的方式簽署MOU。
既然如此,上文所列述問題,就請金管會今天一次說個清楚。
http://news.chinatimes.com/2007Cti/2007Cti-News/2007Cti-News-Content/0,4521,11051403+122009111300443,00.html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